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

共犯:披著《告白》皮的台灣小品

來說說我和《告白》的初次邂逅。

告白

當時被一位文青朋友約去看,沒事先做功課,只知道是松隆子主演的賣座日片,導演中島哲也的片也不是沒看過,《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》風格荒誕,是很有意思的作品,總之腦中只有這兩個印象就這樣毫無心理準備去看了。沒想到看完後,和朋友兩人在座位上被震懾得無法起身,在場很多觀眾也是,片尾曲是Radiohead的〈Last Flowers〉,那股哀傷與詭異和想要吶喊的心情,是幸福的我們很難接觸到的情緒,第一次不是刻意等待,是不知不覺待到片尾字幕跑完,才恍恍惚惚地離開電影院,這種精神上踏出舒適圈的震撼,至今難以抹滅,也成為我印象最深刻的日本片,沒有之一。

(心情不好不要聽我怕你想不開)

回家後馬上買了小說,在湊佳苗的筆下,每個人物的心思、價值觀與想法都有更詳細的描寫,對於理解劇情固然有所幫助,但在我心中,還是不如電影版來的震撼、直接。這都要歸功於導演中島哲也其獨特的拍攝風格,大量使用動畫、衝突風格剪接與配樂,當然還有非常優秀的選角,許多完美因素下,才成就了《告白》這部作品的經典。只是我的心臟偏小顆,即使對這部作品讚不絕口,還是很難提起勇氣觀賞第二次,直到今天依然只是偶爾聽聽原聲帶解飢而已。

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於文案號稱「台灣版告白」的《共犯》會有如此多不滿的原因。


張榮吉的上一部長片《逆光飛翔》當年獲得許多好評,張榮吉拿到金馬最佳新導演獎,黃裕翔更是一夕爆紅,這部片溫暖光明的氛圍相當動人,堪稱當年最優秀的國片作品,片長很短,卻害我笑著、流了好多眼淚。所以對於張榮吉的新作,難免有些期待,但又對於他忽然跳痛來拍懸疑推理片感到隱隱的不安。

《逆光飛翔》

《共犯》從角色設定和視覺、文案上都給人濃濃的日系風,有《告白》和《聽說桐島退社了》的影子,女主角的設定也幾乎要和中島導演這次的新作《渴望》重疊,使得大家從一開始便用觀賞日片的角度來看,複製風格的成功代表這部片在視覺質感營造上的優秀,卻也是導致本片失敗的元素之一。


故事從三個高中生目擊女同學夏薇喬墜樓身亡開始,三位原先互不認識、個性迥異的人於是被硬拉在一起,受到好奇感驅使,他們開始調查夏薇喬的死因,但是「好奇心會害死貓」,這三個男孩子過度自以為是的想法和沒腦的行為,最終卻導致了另一個事件......


導演特意花很多時間營造懸疑感,搭配上他擅長的慢動作+光影,文青感十足的畫面給人一種清新驚悚的感覺,很多場景視覺效果也很強烈,尤其夏薇喬的房間、三個男生回家路上....導演用光線營造畫面的功力驚人,許多場景單就欣賞角度來看,很讓人享受。


但是美麗的視覺外表,仍需要充實的劇情內在,才撐得起這部電影。

這次的主要角色都是素人演員,除了飾演陰沉男孩的巫建和早就是專業演員(還拿過兩座金馬獎!),可惜因為劇情設定關係,在這部片他並沒有太多表現,反而因為角色太陰沉,讓人有點不耐,這點真是可惜,有幾個特寫鏡頭倒是很到位。另外壞孩子葉一凱因為情緒戲較多,所以勉強還能讓人進入狀況,除此之外其他演員多半看不出什麼劇情張力,演技過於生澀,很難打動觀眾。反觀許多配角找來大咖演出,李烈、柯佳嬿、梁赫群、黃鐙輝,沒幾個戲份但氣場明顯壓過這些新生代,導致畫面感突兀,容易讓觀眾出戲,倒不如整部片都找素人來演還能平衡些。


最後是劇情本身的疲弱,電影前半部拍得煞有其事,但最後的結尾卻草率了事,給人一種什麼都沒解決的錯愕感。可以感覺到導演想說的東西很多,霸凌問題、親子疏離、校園輔導、人際關係、性格標籤、網路暴力...所有你在「青少年議題」會談及的內容,這部片幾乎都有點到,沒錯,但就只有點到。


因為走日系風,讓人以對日片的期待來欣賞,然而日片的精隨,例如青少年特有的神經質、焦躁不安節奏,或是日片最愛的充滿警示意味、對人性抱持懷疑論的宗旨,結果《共犯》裡頭完全沒有,所以我說因為模仿得太像而失敗。或許有,但是太小、太不明顯,小到我難以發現,好可惜。


如果導演願意抓住一個點窮追猛打,相信以他的功力一定能將劇情張力突顯,無奈不知道是導演太貪心,還是劇本太膚淺,整齣戲到最後只落入一群小屁孩無病呻吟的層次,觀眾找不到每位角色的行為動機,當然也無法說服自己進入劇情,最後還是走回了小清新風格的小品國片,搔不到癢處,成為一部充滿「可惜感」的作品。


會可惜代表有期待,至少不是絕望,據說張榮吉下一部作品還是偵探戲,希望他能吸取這次的教訓,拍出更棒的電影,我相信以張榮吉的實力,未來還是可以期待。(結語趕緊說點好話挽回局勢希望下次特映會導演不要派人暗殺我~)

2014年9月16日 星期二

一不小心就會錯過的優質國片─甜蜜殺機

「有人想要你結婚,是因為還有人想看到你幸福,要惜福喔。」


《甜蜜殺機》是一個關於愛的故事,裡頭有很多種愛情,兄弟情、男女之情、青澀戀情、夥伴之情、父女情、夫妻之情、師生情……每個角色都有其情緒濃烈的內心故事,因為人生際遇,因為現實因素,他們各自選擇用不同的方式去成就對某人的愛,然後在一連串巧合下,成就了這樁根本不是劇情重點的謀殺案,盡是愛意滿滿的殺機(怎麼有點青春偶像劇標題的感覺)。


開頭那句話是蘇有朋對林依晨說的,淡淡的台詞,卻讓我紅了眼眶。蘇有朋父母雙亡、哥哥早逝,只留下個叛逆期的姪子,沒有人真正關心他,他也為了求個安穩生活,成為大家口中的小孬孬警官。當看見林依晨抱怨父親愛管東管西時,蘇有朋流露的情感,是羨慕,於是他提醒林依晨,要珍惜每份收到的愛。


說真的,蘇有朋在片中非常不帥,演小孬孬、造形台不像台、痞不像痞,還操著奇怪的台灣國語腔,可能他是為了掩蓋長期在大陸發展而習慣的京片子,但是那個活脫走吳宗憲綜藝風格的台灣狗語實在很讓人出戲……幸好乖乖虎演技還是有一定水準,至少內心戲情感算足,有幾幕還算打動我。


女主角林依晨演技則是不用說,演得超級自然又可愛,明明已經該是輕熟女級的人了,怎麼還可以把局長千金這角色演得那麼活靈活現,內心活脫脫是個20歲少女來著,活潑任性又衝動,把少女特有的優缺點演得恰如其分,即使畫面充滿打殺,林依晨的存在總是可以讓肅殺的畫面添上一點小花,加上她圓圓的大眼睛怎麼看怎麼可愛,是全劇我最喜歡的角色。但不管怎麼說蘇有朋和林依晨這個搭配我至今也仍然是不懂……


這部片配角來頭不小:雷洪、郎姑、吳中天、阿Ken、馬念先、林柏宏……都是演技派人物,雖然戲分不是很多,演得卻很到位。尤其阿Ken難得演正經八百的角色,雖然不習慣,但讓我相當驚喜,其它實力派老演員當然就不用說了,戲劇效果出來又快又準。


除此之外,原先片中角色間可能有點太誇張、濃烈的感情,在透過大量跳痛荒誕的笑點,和無厘頭處理手法包裝後,使整部劇不會落入近年來國片最令我詬病的油腔滑調和假掰做作,反而因為導演很認真搞笑,導致劇情要講不講的,即使可能在劇情中段你就已經猜到了整起事件的始末,還是會讓人迫不及待想繼續看下去,算是近年來少見的國片類型。


不同於賀歲片的搞笑,《甜蜜殺機》笑點多走冷面笑匠風,我還滿吃這套的,所以不少橋段笑到快瘋掉,當然也是有嘴角都沒動的地方啦,但比率已經比某位綜藝大哥的大XX少很多很多(爆)。


最可惜的是當時《甜蜜殺機》上映迴響不佳,除了因為檔期強撞豬哥亮賀歲大片《大稻埕》非常不利外(還是把片名講出來了啊你),加上這部的宣傳簡直是個大悲劇。《甜蜜殺機》宣傳團隊在想啥至今仍然無解,檔期已經賭錯時間,還剪了個不知道在幹甚麼幾乎把梗爆光的預告片,搭配一張毫無質感、去背技術奇爛的海報。很想問一下電影公司是不是前面累過頭,好不容易拍出一部電影,後面就隨意了,既然遇到大片,乾脆把劇情也全部告訴大家好了,有必要這樣嗎各位!!

要不是電視播出那天剛好我心血來潮想打發時間,不然就要錯過這部難得的好國片。


許多人看完後覺得這劇情沒發展成影集甚為可惜,因為人物設定細節處完整,劇情很流暢,埋梗細膩,加上走一個「日常系搞笑警匪劇」的風格,類似輕鬆版的《痞子英雄》,還真的滿適合的,不過蘇有朋配林依晨這種組合,應該也滿難有第二次吧。


總之,這部不是什麼強檔大片,只是個帶點異色風格的搞笑小品(我不願說喜劇是因為對劇中某些角色來說是個非常悲傷的故事),但是因為每位角色不慍不火的演出和恰如其分的細節安排,觀眾在被橋段逗得大笑的同時,卻又有點想哭,然後在某些感人橋段眼眶泛淚時,嘴角仍被一些無聊的小笑點戳中而略略抽動。

結論就是,《甜蜜殺機》是個會讓你顏面神經失調的電影。